打击血头须标本兼治
有疑问可点击在线客服
官方电话:028-86117707
当前普遍存在的一个误解就是,献血无偿而用血有偿,钱都被医院或者血站中心赚了。对此有关部门要给公众算算成本账,让他们知道为什么要收取一定的成本费。
打击血头须标本兼治
职业中介是帮人介绍工作的,很难想象它会与非法卖血搅和在一起。可是对于一些新生代农民工来说,他们在找工作时,一不小心真的就会被拉到临时“献血”的队伍中,而且还会获得500元报酬。日前,记者亲身体验了一回此类“献血”的全过程。在记者看来,对于收入微薄的人群来说,这个过程可以称为“打血工”,即临时通过中介来变相卖血(8月9日《现代快报》)。推荐文章:风湿病的注意事项有那些
血头凶猛,从近年来打击的案例就足以管中窥豹:据不完全统计,从2010年至2014年的近5年中,在全国范围内,媒体公开报道的“血头案”至少有27起。很显然,实际情况可能比之更加严重,血头的泛滥程度跟血荒的状况较为相似,甚至在一些地方几乎成了一个产业。而正是考虑到血液的安全性,国家才立法严格禁止有偿卖血,买血和卖血的行为都属于违法犯罪行为,很多血头也因为犯了“非法组织卖血罪”,而受到了刑罚的制裁。
尽管如此,在利益的驱使下,非法组织卖血行为依然存在,大有打而不绝之势。通常来说,非法组织卖血共有三种途径:一是安排献血者假冒有需要的病人家属身份去献血;二是安排献血者和有需要的病人假冒朋友或亲戚身份进行互助献血;三是帮助难以完成献血指标的单位完成指标。有供给才有需求,在地下血站被严格打击的情况下,正规献血点就应当起到把关作用,否则就会给血头们的非法组织行为以可乘之机。从某种意义上讲,若是没有医院或者采血点的配合,血头弄虚作假的行为就很难一路畅通。
非法组织卖血有一条很严密的利益链条,血头不过是在其中扮演了掮客的角色,从组织到实施再到利益分配,若没有相关人员的配合,血头显然无法做到一路通行。从媒体记者的调查来看,在很多用血量极大的知名医院,卖血团伙各自盘踞和瓜分势力范围,而医院基于利益对此心照不宣,甚至医院的护工、保洁员也参与其中,有的给犯罪分子提供门禁卡,有的帮忙拉活,从中收取好处费。而血头帮助有献血指标的企事业单位完成指标,跟一些单位提供方便而采血机构把关不严有很大的关系。假若采血点要求献血者提供单位证明或者工作证,并对此加以核实,那么这种顶替行为就会得到有效遏制。
如果再辅以连带的法律责任,那么不管是医院、采血点也好还是有献血任务的单位,都会忌于后果而切实履行责任。堵死了血头的生存空间,也就达到了治标的效果。不过仅仅做到这些还不够,血头打而不死的主要原因,还是国内的献血和用血机制出现了问题,社会对此信任不足使得“血荒”日益严重。因而,加大无偿献血的宣传,增加无偿献血的透明度,以此重新赢得社会的信任,进一步激活社会无偿献血的热情,血荒破解之后,血头们也就没有了用武之地。
当前普遍存在的一个误解就是,献血无偿而用血有偿,钱都被医院或者血站中心赚了。对此有关部门要给公众算算成本账,让他们知道为什么要收取一定的成本费;同时,对既有的献血体系进行改革,尤其是要避免实行任务分解式的强制献血,导致政策在执行过程中走形变样,并因为利益关联而为血头提供方便。总之,唯有双管齐下标本治理,血头才不会成为“打不死的小强”。
文章部分文字、图片、数据、视频等内容信息来源于互联网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如有侵权请立即联系删除。